2)第385章 达克摩斯之剑(第四更,求订阅)_回到过去做财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来,南洋出风头的举动绝对是大错特错的,

  “原本在唐山的时候,觉得那些人抱着美国人的大腿,可到了这才发现,南洋抱的更紧,什么“摇摇来了”,简直就是出尽了风头,枪打出头鸟,那俄国人是南洋能得罪得起的,真是的……”

  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支持这样的行为,至少在杨元恺看来,这一丁点不划算。

  “你知道在过去的三年,才有多少人加入吗?”

  “这个,我确实不太了解。”

  埋头喝着稀粥的杨元恺,嘴里含糊地嘟囔着。一抬头,才想起来,这里是南洋。

  “捐钱可以,最多只能捐一块钱!”

  “国仁,你知道,过去最担心是什么?就是那些德国人的离开,毕竟,德国的复兴是不可避免的,占领状态结束之后,德国会很快从废墟里崛起,最多也就是十年的光景,这也意味着,如果在十年内,我们不能把那些德国的工程师、科学家归化成为自己人,那么他们肯定会回德国的,到时候,我们的大学、我们的工厂怎么办?”

  “现在有不少国家用“南洋奇迹”来形容南洋的巨变,甚至就连同我们自己也有不少人在沾沾自喜,甚至有人觉得,我们用三年的时间,做到了别人十年都做不成的事情,在得意洋洋之余,却忘记了一点,如果没有21864名来自德国的科学家、工程师甚至技术官僚,我们又怎么可能在短时间内,创造出这一切呢?我们的那一所大学、大型企业能够离开他们?”

  李国仁有些

  “从我们派出航空队,参加空运,到现在为止,已经有超过六万人加入南洋籍!”

  “即便是到时候,我们可以高薪从美国聘请过来一批人,也代替不了他们的作用!因为除了他们之外,没有任何人会手把手把他们带进现代工业社会,在电气化工业领域,无论是硬件还是管理,德国人都做到极致了,有他们手把手教我们,我们可以节省至少二十年的时间,那些科学家和专家也会把我们的高等教育以及科研水平,提到一个全新的级别,有人觉得现在的南洋是个奇迹,他们不知道,真正的“南洋奇迹”还在后面,但是……”

  但是这一切的背后呢?

  “如果没有那些人在一旁手把手的教我们,这个奇迹我们要等二十年。一旦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离开的话,很有可能会对我们的发展造成灾难性的打击,这正是我竭尽全力想要去避免的,过去,我能想到的办法,就是在十年内培养出我们自己的人,这样即便是造成了打击,也不至于是灾难性的,而现在……”

  李毅安感叹道。

  眉头紧蹙,李毅安说道。

  “给他们捐糖果,谁给咱们捐呢。吃饱了撑的!欧洲那么远,非跑到那边找什么麻烦,哪俄国人是好得罪的?就不怕招惹了他们,他们打上门来。”

  “74500人!”

  自从各国的新闻媒体报道了“摇翅膀叔叔”,报道了柏林的小孩每天兴奋地望着天空,等糖果降落伞落到眼前的故事。该故事激发了很多国家学校里的孩子对德国西柏林孩子的糖果捐献活动。欧美各国,尤其是美国的糖果公司、民众和学校纷纷捐出糖果和巧克力,还有人捐出手帕做降落伞。

  “爸,现在很多人都在给柏林的小孩捐糖果。”

  于是就对女儿说道:

  站起身,走到窗外,看凝视着窗外那几栋高达百米的高层建筑,此时的长安已经蜕变成了一座现代都市,这里的一切都被人称为“南洋奇迹”,在长安以及南洋的那些工厂企业之中,数以百万计的工人在那里努力着,忙碌着,在他们的汗水中,一个奇迹正在这片热土上显现雏形。

  转过身,李毅安咧开嘴笑着,笑容很灿烂。

  “南洋,不仅仅是我们的南洋,同样也是他们的,他们和我们一样,都会成为南洋人,在这里,所有人都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

  说话间,李毅安的眸子中,迸发出异样的神采,现在,他终于长松了一口气,伴随着大量德裔科学家、学者的归化,一直以来,悬在南洋头顶上达克摩斯之剑,终于消失了!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