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67章 族魂(第一更,求订阅)_回到过去做财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667章族魂(第一更,求订阅)

  只有一个南洋太孤单了。

  从三宝颜,到泗水,这些都是李毅安当年布的局,与其说是打的埋伏,倒不如说是借战争期间的混乱提前下子而已,毕竟,为了胜利,美军可以把西西里交给黑手党,同样,为了大局,他们也可以接受自治。

  但这仅仅局限于棉兰老,局限于泗水。

  在其它地方是行不通的。

  比如在马来亚,大英帝国对殖民地的管控力度是非常严格的,加之他们从缅甸一路打到马来,对殖民地,自然不会允许南洋插手。

  不过唯一的特殊之处在于……包括新加坡在内的马来亚有45%的居民是唐人。而这也意味着,这里极有可能成为南洋的另一个伙伴。

  事实上,南洋就是这么计划的。

  就在南洋官方开始谋划着通过对马来亚转移落后产能,来制造“廉价冲击波”的时候,王松年一行人就搭乘的婆罗洲航空公司的C95抵达了吉隆坡机场。

  一行人刚出海关,就看到前来迎接的人,其中数人还拉着横幅,上面写道。

  “欢迎南洋教育考察团”。

  见到王松年一行人朝自己走来时,林连玉连忙走向前去。

  “你好,是王秘书吗?欢迎你们来马来亚。”

  作为吉隆坡华校教师公会主席,林连玉非常期待这次南洋的访问。

  虽然林连玉出生于唐山,在厦门长大,但是他说着一口流利的国语,其实,三十多年前,南洋侨界仍然是方言为主,大区域分成粤语、闽南话,但是两者又细分出十几种方言,然后,侨界又以方言地域结成会党,彼此之间种种矛盾层出不穷。

  直到北伐成功后,因为从反清直到北伐成功,都有赖侨胞支持,所以新政府对侨务非常重视。

  为加强侨务,政府成立侨民教育委员会,专注侨民教育,通过派遣教师、提供补助等级方式,让始于晚清的东南亚国语教育步入正轨,林连玉就是这样的外派教师,他是27年下南洋执教。得益当地和国内派遣老师十几年如一日的努力,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国语已经日益成为东南亚侨胞主流语言。

  而在这一点,南洋差不多也是如此,虽然南洋移民来自唐山各省,但是早在几年前就已经颁布了国语拼音字母,学校也是推行规范化国语教学。

  而在过去的一年间,随着唐山形势巨变,马来亚、印尼等地侨校与南洋的联系也日益紧密,毕竟,南洋确实是给真金白银的——早在四年前,在马来亚、印尼、菲律宾、越南等地侨校复校过程中,南洋就主动提供了教科书以及教辅用材,甚至还提资助了一批侨校的复校。

  也正是在不知不觉中,南洋已经取代了唐山,至少在教育输出上,现在东南亚几乎所有的侨校都在使用着南洋提供的教材。

  不过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