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十九章 家访_道门法则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那家饭铺就是他的,他是都府的商人,来了红原刚一年。这位罗老爷也是好心,生意做得不好,却雇了好多人家的娘子,帮忙洗衣、洗碗、补衣,管饭吃。此人我和他认识,曾对我言道,他本来干了半年就想关了饭铺的,挣不到银子。但若是走了,这些给他干活的人家全都要挨饿,所以每年赔些银子,坚持开业,权当周济了。”

  老妪也在旁边说了几句罗老爷的好话,又夸了白马院的袁灏。

  赵然闲谈了几句,转过头来问老妪:“老婆婆,你们家在城外分了几亩地啊?”

  老妪回答:“三亩两分。”

  赵然有些诧异:“只有三亩两分?”

  老妪道:“已经很好了。”

  “收成怎么样?今年收了多少粮食?”

  “收了四石。”

  亩产一石多一些,这个产量肯定养不活老妪一家五口,赵然又问:“纳了多少粮?”

  “交了一石半。”

  赵然倒吸一口凉气,这个田赋可当真不低!尤其是作为刚刚授田的农户来说,绝对不应该那么重的。他转头望向卢方主,等卢方主解释。

  卢方主虽然不是管税赋收缴的账房,但也多少知道一些,连忙道:“方丈,白马院今年田赋十取其一,各色耗羡加三成,她说的纳粮一石半,怕是有四成不是白马院收的。”

  老妪插话:“是呢,有六斗是给夏人的。”

  赵然愣了:“夏人?”

  卢方主一头大汗,见老妪说话有一句没一句说不清楚,连忙道:“就是居于这邛溪镇上的党项人。原本这些田地都是他们的,白马院初立之时,打算重新丈量,划分田土,但这些党项人不干,颇是闹了几场。后来曾监院上任后,说咱们初来乍到,要以大局为重,便认了他们对这些田土的文契,好说歹说,让新来的汉民租种,每亩佃租两斗。”

  赵然气乐了:“敢情咱们从内地吸纳人口过来,是给他们当佃户来着?”

  “呃……”卢方主不知该如何回答,只好尴尬的不做声响。

  赵然又问:“城外这两万八千亩耕地都租给汉民了?可我来的时候,其中有一大半都在抛荒吧?而且都在水边,是好田啊,这是怎么回事?”

  卢方主道:“那些好田,党项人要价太高,每亩四斗到六斗不等,这些汉民租种不起。”

  “就空着了?他们也不种?”

  “他们不种,这些田,原本是白马、查马、筇河三部部民在种的,这些党项人原本是红原的贵民,不会下地干活的。”

  “三部部民呢?怎么不下山耕种了?”

  “当年党项人以三部部民为奴,驱使他们种地,如今奴隶逃脱出去了,谁还愿意回来?党项人前年还找了曾方丈和袁监院,说是要咱们明军出兵,把三部的奴隶都抓回来还给他们。”

  赵然不敢置信:“这要求,他们也敢提?”

  卢方主苦笑:“他们的确就是这么提的,被曾方丈否了。曾方丈说,各族平等,绝不允许一族以另一族为奴。”

  赵然点点头:“然后呢?怎么处置的?”

  卢方主无奈道:“但是党项人闹得很大,一度将白马院围了。曾方丈便亲自带着我们去三部,游说他们下山给党项人种地,三部死活不同意,当时说急了,人家就把我们赶下山了,一路下来,我们身上被唾了不知多少浓痰。下山之后还有部门在后跟随谩骂,当时情况很危急,我想调兵护卫,可曾方丈不让。”

  “哦?他怎么说?”

  “曾方丈说,心怀天下者,要有唾面自干的风范,别看今日受辱了,但等到红原太平之日,这些部民们过上好日子的时候,就会念我们的好了。”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